路徑 : 服務介紹 > 最新消息

王皓宇 2022年9月7日 週三 下午11:06
台灣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,代表60歲以上人口將超過總人口的20%,到2060年,有工作能力的人口,養沒工作能力的人口,也就是所謂的扶養比,將達到100,意味著15到64歲的每個人都得背負扶養一個人的重擔。

挺著孕肚,施太太趁著兩個小孩白天去上幼幼班和幼稚園的時間,整理玩具,你沒聽錯,她現在懷的,可是第三胎,預產期就在11月。

施太太:「其實我先生就是覺得,他覺得養一個跟養很多個,他說以前人也是這樣養過來,還是會有能力可以養,只是說看你怎麼養而已。」

現在聽到有人生三胎,都覺得國家要頒獎給他了,畢竟台灣生育率全球吊車尾,根據統計,去年總出生人口為15萬7019人,今年上半年共計6.7萬新生兒誕生,按照趨勢推估,今年新生兒總數將跌破14萬,比去年少1.5萬,施先生一家會有生第三胎打算,其實也是看到,未來一個人要扶養太多人,多生幾個可以減輕兒女負擔。

施先生:「就上一代的他們就有講,他們就面臨就是再更上一代的老了,那臨時有出個狀況,比如說醫療方面,可能醫藥費要五十萬,你其實有十個小孩可以分攤,一個人只要五萬塊,他有十個兄弟姊妹可以去分攤可以照顧爸爸媽媽。」

的確生育率降低,人口持續老化,在未來,老人養老人的情形,也會越來越普遍,台大外文系教授劉毓秀,長期推動北歐式養老精神,也就是讓老人家能獨立自主打理生活,尊重生命品質,直到93歲老父親離開前,都沒有臥床。

台大外文系教授劉毓秀:「大家都說他這樣很好命,有一天沒有醒來就走了,然後那天我們約好要出外去吃喝玩樂的,所以他也沒有失能。」

父親走後,劉毓秀的母親住進安養院,但一家人還是常常一起出門玩樂,享受人生。

台大外文系教授劉毓秀:「我母親她都說,唉呀到了我們這個年紀,大家都說我們要的是善終,你要健康才能善終,如果你去開始進入插管怎樣怎樣,就沒完沒了,該走就應該走,那我們對父母也這不是狠心,再延下去,並不是說他會變回返老還童會變年輕。」

劉毓秀想傳達的是,變老其實並不可怕,老也可以老的健康有尊嚴,這對台灣而言,是個必須迫切被重視的議題。

記者王皓宇:「根據最新推估,台灣將在3年後也就是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,也就是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20%,另一方面,2060年幼年及老年人口將超過工作年齡人口,扶養比達到100。」

今年至8月為止,台灣的「扶老比」增加到23.37%,創下新高,「扶幼比」持續走低,下探到17.53%,若與2011年相比,台灣的總扶養比在近10年期間增加了5.83%,撫養負擔越來越沉重。

國發會人力處長林至美:「扶養比就是一個工作年齡人口,他需要養小的,又要養老的,台北市是最高,主要的原因就是台北市的扶老比很高,像新竹市新竹縣它們是扶養比比較低。」

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:「盡量維持健康的老人,就是他可以自立自主,不要落入被照顧,我們國家應該要有更多讓長輩可以延緩失能的做法,比如說他要有終身學習,終身就業工作的觀點,終身社會參與的觀點。」

國發會預估,2028年,15至64歲工作年齡人口,占總人口的比率會開始低於三分之二,人口紅利將逐漸消失,勞動力不如以往充沛。

國發會人力處長林至美:「今年的人口紅利的數目是70.3%,也就是說我們的工作年齡人口佔總人口還有到達七成,數據會逐漸下降,而且我們的狀況比較特別,是因為我們的老化速度,甚至比其他國家還高。」

超高齡社會的來臨,勢不可擋,要如何延緩台灣人口危機,將是一場全民保衛戰。